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不自信的,斯科特·派克在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中寫道:“自信須從幼年培養(yǎng),不然,成年后再做補救,往往事倍功半”因此,請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,及時干預(yù),作為父母,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自信的人,因為自信的孩子更愿意學(xué)習(xí)新的技能,面對新的挑戰(zhàn),但現(xiàn)實是有相當(dāng)多孩子缺乏自信,所以建議孩子來參加心理輔導(dǎo)培訓(xùn)課程改變自己。
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,未來變成社會,因此,家長總喜歡將注意力集中在智商、文化知識、個人技能等方面。人們普遍認(rèn)為,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好,孩子以后肯定會有大出息。 道理是這樣沒錯,然而,有一項東西雖然不起眼,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,可它的重要性卻毋庸置疑,那就是“專注力”。 孩子上課坐不住,總是動來動去? “幼兒園老師說我家孩子有多動癥,其他寶寶都能安靜地坐著,就他一個人喜歡跑來跑去,一刻都閑不下來……” 小石頭的媽媽較近很苦惱,過去她以為自己的孩子只不過是活潑了點,完全沒想到已經(jīng)發(fā)展到了“多動癥”的地步。 “我打了打了,說也說了,可孩子就是不改,我是真不知道,他為什么就是沒辦法靜下心好好專心做一件事情,難不成是遺傳他爸爸?他年輕的時候就特別喜歡運動。” 類似于小石頭這樣的孩子,其實非常普遍,總結(jié)下來,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:不專心,耐心很少,專注力低下。 幼齡期間,這些都不是問題,畢竟小孩子天性活潑,坐不住也是常事,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專注力低下的危害會不斷放大。試想一下,孩子上課期間,注意力完全不在黑板上,這樣的學(xué)習(xí)效率能有多高? 指望他們課后自己學(xué)習(xí)?那就更不可能了,畢竟有老師壓著都無法好好學(xué)習(xí),課后無人監(jiān)管,又怎么可能發(fā)揮主觀能動性呢?根本就是不現(xiàn)實的事情。 此外,專注力不足還會造成溝通效率低,記憶力下滑,辦事低效等一系列危害,它將嚴(yán)重阻礙孩子成為人才。 由此可見,專注力同樣是成才的關(guān)鍵因素之一,不可或缺。 你還在這么做么?小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,成敗在于細(xì)節(jié)? 孩子專注力低下,固然有一部分是生理發(fā)育不完善所致,這屬于不可抗力,不過家長也得反思一下,自己有沒有做錯? 下面這些行為,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: 1.不停打斷孩子 孩子在畫畫,家長覺得畫得不對,或者畫得不好看,強行糾正;孩子在玩耍,父母覺得不安全,要求停止,并且按照他們的指揮做事情;孩子在努力表達(dá),父母不耐心,不愿意慢慢往下聽…… 也許在家長看來,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,誰能想到,正是這些“正確行為”,無形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。 2.長時間看電視 沒有孩子不喜歡看電視,人們只知道長時間看電視會近視,卻忽略了它對專注力的影響。 馬修·艾德倫博士認(rèn)為,孩子在看電視的過程中,注意力往往會高度集中,這本是一種專注力訓(xùn)練,是件好事。不過他有一個大前提,那就是不換臺,不切換節(jié)目,如果頻繁切換電視內(nèi)容,就會讓孩子習(xí)慣那種思維模式,久而久之,他們將很難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狀態(tài)。 因此,不論出于何種目的,我們都不應(yīng)該縱容孩子長時間看電視。 3.一次性拿出太多玩具 現(xiàn)在家家戶戶條件好,只要孩子想要,家長就會去買。很多富裕人家,甚至?xí)iT騰出一個房間來放玩具,結(jié)果呢? 孩子一會兒玩這個,一會兒玩那個,每個都只是稍稍關(guān)注一下,然后就拋之腦后,說實在的,別說是小孩子,哪怕是成年人,如果有很多想要的東西放在我們面前,誘惑一樣不會小。 其實,家長買玩具也是一門學(xué)問,因為“玩具在精不在多?!? 日本兒童教育認(rèn)為,家長在給孩子準(zhǔn)備玩具時,切忌一次性拿很多,一般有個2-3個就足夠孩子玩了。書刊、拼圖、玩偶等等,每種拿出一個即可,這樣既能幫助她們開發(fā)腦域,也不會對專注力造成破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