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關系在這個社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,往小里說,他影響的是一個家庭是否和諧,往大力說,他影響的是這個社會是否和諧,因此他值得每個家長去重視,去研究,希望每一個家長都不要因為自己的“厭學”而沒有經(jīng)營好自己的家庭,在面對失控的孩子,破碎的家庭時,才想起去斥責攻擊那個“厭學”的孩子,到那個時候,才是一場令人心碎的悲劇。
男孩小昊現(xiàn)在14歲,在讀初三,在學校是個特別乖的孩子,很聽話,從不闖禍。小昊原本的成績排在班級前十名,是老師和父母眼中的好學生,但從初一下半學期開始,他出現(xiàn)了強迫癥的表現(xiàn),導致成績每況愈下。家長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問題后非常著急,對小昊打也打過,罵也罵過,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。14歲孩子為何會有強迫癥?據(jù)小昊表述:媽媽對他的教育比較嚴厲,從小限制他的玩樂時間,在學習方面對他要求很高。如果考不到媽媽規(guī)定的成績,媽媽就會罵他、打他。自小學起,只要成績考不到那個標準時,自己心里就會又緊張又難受,害怕回家挨打挨罵。爸爸雖然有時候也會罵他,但他更害怕媽媽。自己在學校看到別的同學努力,成績也比他好,他就會感到焦慮。從六年級開始,他的記憶力明顯下降,背書總是記不住。后來開始出現(xiàn)強迫癥,過分追求整齊,只要看到哪里東西亂了就忍不住反復整理,即使時間來不及也要整理好,浪費了時間。媽媽看到他強迫癥后導致了成績下降,就會在他整理時大聲罵他,讓他不要整理。上海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元九老師在詳細了解小昊的情況后,發(fā)現(xiàn)小昊媽媽的自身文化程度不高, 工作也不好,所以對小昊的教育方式特別嚴厲,這使得本來性格偏內向膽小的小昊容易神經(jīng)緊張,產(chǎn)生了焦慮、強迫等一系列癥狀。對此老師建議1. 父母切記不要用打罵、強逼的方式要求孩子學校,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被動,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而學。2. 培養(yǎng)孩子主動學習,愛上學習遠比強迫更有效,這需要家長學會如何鼓勵孩子,給予孩子信心。3. 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,每位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。父母的引導和啟發(fā)能夠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和創(chuàng)造性地探索,主動地進行自我潛能的開發(fā)。想要真正把孩子強烈的求知欲激發(fā)出來,就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,首先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學好,接收到父母的這種心理暗示,孩子會受到鼓舞。如果您的孩子也出現(xiàn)成績下降、厭學棄學等現(xiàn)象,可以點擊下方咨詢,免費獲取專家一對一教育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