厭學與學生的品格質量密切相關。
厭學現(xiàn)象多發(fā)于12歲-18歲處于中學學習階段的青少年學生。由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剛剛步入青春期,隨著生理發(fā)育越來越接近成年人,他們的自主意識敏捷增強,逐漸從對權威(爸爸媽媽和教師)的恐懼和順從中脫離出來。如果說小學階段厭倦學習還不敢從行為心情上有所表達,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現(xiàn)已不肯再粉飾自己的心情了。因而其品格所固有的特點,在這個時期得到史無前例的表達。
其實,學習知識自身是符合人道需要的一種愿望,是滿意個別求知欲的自然進程。這種單純滿意個別需要的進程是很難遭到反感和對抗的。學生真正厭倦的是與學習相關的各種要素,如:規(guī)定的學習進度和難度要求,工作和考試要求,升學壓力,學校和家庭人際關系的壓力等。尤其是從小學到中學,學習難度明顯增加,還要直接面臨中考和高考的升學壓力。當學習進程需要面臨這種種壓力和困難時,學習就成為了一種檢測,一種對青少年固有品格質量的檢測。外在壓力永遠存在,它只要經(jīng)過品格結構這個內(nèi)因才干起作用。不同的品格狀態(tài),對外在壓力的解讀和承受才能是不一樣的。這就是為什么同樣的外在壓力下,有的學生厭學,而有的學生樂學的原因。
問題少年學校孩子管教學校